受中南大学邀请,我院院长刘期湘教授于9月20日带领本院彭赛嘉博士参加第三届中德日韩刑事法学论坛。
2025年9月20日,由中南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湖南人和人律师事务所承办的“第三届中德日韩刑事法学论坛”在长沙召开。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程雷,日本最高裁判所前大法官,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山口厚,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许中缘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德国弗赖堡大学法学院、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院、韩国朝鲜大学法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我院院长刘期湘教授担任分论坛主持人,他指出,人工智能作为革命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媒体内容生成、智能驾驶、数据分析等众多场景,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也要求相关场景下的刑法归责模式作出变革以适应人工智能参与犯罪的新情形,因而需要学界深入研究。本单元的发言人有来自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的和田俊宪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唐稷尧教授、天津大学法学院的杨宁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的谭淦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李至副教授。上述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非法利用、人工智能时代刑法的基本立场、人机共驾中的不对称信任、自动驾驶事故中的因果关系与刑事归责、网络仇恨言论的刑法规制路径这几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德日韩四国刑事法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围绕网络犯罪治理、人工智能犯罪治理、轻微犯罪治理等前沿领域的刑事法学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了各个国家应对上述前沿问题的经验,加强了惩治新兴网络犯罪、人工智能犯罪的国际合作。本次论坛立足于促进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经济产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大背景,探讨如何运用刑事法有效规制上述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害社会现象,汲取各国经验,分享中国经验,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贡献学术智慧。(图文/彭赛嘉)